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綠色肥藥精準調控技術論證會與水稻測產觀摩會召開
作者: 來源:智能所
10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稻-麥(油)周年豐產優質肥藥精準調控與災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課題,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龍門農場召開綠色肥藥精準調控技術論證會與水稻測產觀摩會。項目組指導專家——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人事處副處長陳剛出席會議,來自安徽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及骨干參會。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以水稻、小麥和油菜等為主要作物。肥料、農藥供需失衡是限制作物綠色豐產增效的瓶頸。針對長江中下游稻-麥、稻-油生產存在的肥藥損失風險高、利用率偏低等問題,課題開展多年多點的綠色肥藥新產品與精準調控技術研究,研發篩選出控失肥、含聚天門冬氨酸肥、納米硒復配農藥等新產品,配套減量施用、適配農機等構建綠色肥藥精準調控技術模式并大面積示范,為作物綠色豐產和肥藥資源協同高效利用提供科技助力。
專家組考察了核心區和對照區情況,隨機選擇代表性田塊進行機收測產,結果表明,示范區水稻產量為633.5~714.8 kg/畝,較常規肥對照增產7.3%~18.1%,氮肥偏生產力提高19.9%~31.5%,在肥藥減施條件下取得顯著節本增效作用。
在技術論證會上,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稻-麥(油)新型綠色肥料精準減施增效技術”、“稻麥油主要真菌病害的綠色防控技術”等技術匯報,審閱相關文件,經質詢和討論認為,課題綠色肥藥技術內容科學、實用性強,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稻-麥(油)周年豐產優質肥藥精準調控與災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課題由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安徽大學、安徽農科院等單位實施。智能所副研究員楊陽和湯才國分別承擔新型肥料和綠色農藥研究任務。

水稻稈青籽黃,長勢良好

組織現場測產

考察水稻長勢

機收實測產量

測算籽粒水分
